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环境和氛围,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校园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于培育学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意义深远。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本质在于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塑造健康的道德品质,要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简而言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各种途径的运用的最终目标都是指向铸魂育人,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
近年来,北京某中学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依托“纳兰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在校本课程、活动实践、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学校逐步把纳兰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分述如下。
据考证,300多年前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曾在海淀修建了别业“桑榆墅”,为其子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读书之处,由于这段机缘,地处纳兰容若故地桑榆墅的北京某中学,逐步发展以“纳兰词”为核心的“纳兰文化”,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达对“纳兰词”的礼赞。
学校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纳兰诗会”、纳兰文化艺术节,并成立了“九歌府朗诵诗社”。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用诗歌吟诵、话剧表演等形式,致敬这位真性真情的词人,在诵读中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和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
2020年是纳兰容若诞辰365周年,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的支持下,以纳兰容若的名字为源,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座纳兰书院,使学生更有目标、更有动力、更有热情地去品味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纳兰书院成立后,学校创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纳兰文化课程,不同学科、形式多样的书院课程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领略到纳兰文化的气息。如国学课程——《纳兰四季词韵》、艺术课程——《纳兰藏画赏析》《纳兰篆刻拓本印章》、史地课程——《纳兰足迹探索》、思哲课程——《纳兰情怀精神》等等。这些具有鲜明“纳兰”特色的课程,拓宽了“纳兰词”作为传统文化的欣赏领域,让学生们多角度地了解了词人的时代和家国情怀。
除了纳兰诗会和纳兰课程,学校还举办了以“纳兰词”为创作主题的特色书画展,教师带领学生们深入体会纳兰词的意境美,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指导创作,使他们的作品既有怀古情思,又有时代气息,在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表现中相得益彰。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纳兰书院的发展从稚拙走向成熟,并不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021年9月,由学校初二学生排演的舞台剧《初见纳兰》举行首演,多家央视新闻媒体和地方台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校园原创舞台剧的成功,是由本校老师的倾力打磨、学生们的刻苦排练、家长的大力支持以及校外专业人士的鼎力协助共同创造的。
这部剧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主线,结合纳兰能文能武的人物特点,通过“纳兰词”将纳兰的人生轨迹串联在一起,并将学校开展的舞龙舞狮、中国鼓、民族舞、武术等传统文化社团的表演成果编排其中,成功地将学校几年来的纳兰文化影响力推向高潮。
2022年9月,学校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由新一届初二学生排演的《初见纳兰》舞台剧再次上演。具有校园特色的纳兰文化在学生高低年级的转换中顺利完成接力。
《初见纳兰》首场演出后,演出的服装和道具被精心安置在一间古色古香的教室中,成为一座特有的小型“纳兰文化博物馆”。参演的同学成为“志愿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讲解馆内的藏品,让学生们对纳兰容若和他的时代有了更形象的了解,进而提升他们对纳兰文化的喜爱和传承的热情。
随着纳兰舞台剧的成功,学校又成立了纳兰书院工作坊。为使纳兰形象在校园中广泛传播,2021年秋,学校举办了“纳兰文创校园设计大赛”,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作品的征集以及筛选。入围“纳兰文化校园文创设计大赛”的同学,成为了纳兰文创工作坊的首批成员,老师们帮助这些同学实现了设计稿的产品化。学生们参赛的热情很高,产品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书签、日历本、卡套、笔套等,内容上也兼具校园文化特色和当下的时政热点——“纳兰词”和“冬奥主题”相结合。部分优秀参赛作品被投入样品生产,比如冬奥主题的限定卡套、“相见欢”抱枕、“卧虎藏龙”口罩、以及穿校服的纳兰钥匙扣……这些来自学生自己设计、生产的产品的售卖场面十分火爆,所售款项全部用作纳兰文创社团的运营经费。学校里流行的融入纳兰文创元素的口罩、卡套、钥匙链、书签、鼠标垫等,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校园文化的影响如春风化雨般自然渗透。
不仅如此,整个工作坊主要由初二的同学进行管理,实行“以大带小”的制度,初一的同学在初二学生的带领和举荐下,可以在第二年竞选社长和副社长等管理层干部,工作坊内的学生年级混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部舞台剧的上演需要各学科的整合和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这部剧将学校原本就一直开办的的舞龙舞狮、中国鼓、民族舞、武术等传统文化社团的表演根据剧情编排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校社团的优势。
舞台上下,气氛热烈,学生们无不为纳兰容若的“心有武将卫国志,词有天地民族情”的家国情怀所打动,这对学生提升自我认同、培养文化自信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舞台剧《初见纳兰》举行首演的时候,参与报道的媒体达到了30余家,多家央视新闻媒体和地方台进行了报道,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新华网一家媒体的报道,浏览次数达到2222万次。
舞台剧的成功也和社会各届热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分不开。比如律师事务所的热心律师帮助提供法务咨询、知识产权机构帮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舞蹈学院派出专业的灯光师进行演唱配合等,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这些关心教育的爱心人士为学生们搭建了共同成长平台。
参与舞台剧的小演员们与舞台剧一同成长,在辛苦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收获。比如有的学生原来不喜欢背诗词,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但是为了演活角色,背了好多纳兰容若的诗词,尤其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词意打动,自此迈出了喜爱中国古代诗词的脚步;有个在剧里演太监的学生描述了他从拒绝到认真参演的过程:“我演太监这一角色,一听到太监,班里的同学都哭笑不得,连我都是。但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太监的角色其实也很艰难,别看就一两句词,词少,演绎就得多,也就是说未来表演的时候我得把自身动作表现得很好。所以我非常激动。为了周六晚上的试镜,我在早上查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资料,什么如何演好一个太监、如何模仿太监说话之类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是都像古装剧里太监的娘娘腔,实际演绎的时候,要演出卑微的感觉,虽然没有了男儿的尊严,但好歹还是一个男人,所以我觉得太监也可以是一个角色。”
学生们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以自己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并在这并不轻松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并发掘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综上所述,以“纳兰文化”为品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党和国家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走入校园的践行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层面都得到了有益的滋养。传统文化进校园本质上就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立德树人。学校通过不断深入的文化活动,打造纳兰校园文化品牌,希望培养出大气、大雅、大才、大格局、有胸怀、有担当的人才,这不仅契合了国家倡导的政策,也顺应了新时代文化理念的发展需求。学校今后一定会在不断的摸索中砥砺前行。
[1]《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章可循”》金锐康丽《中国教师报》2022.8.24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王黎《科教文汇》2021第34期
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