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悬崖”边上的孩子拉回来——重庆专门教育一线观察

  行业动态     |      2024-12-08 16:38

  11月28日,九龙坡某教育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室里,老师吴剑峰给学生出了一个开放命题:画出一个你感恩的人。课后,他给曾经的老师顾学丽拨去电话,问候她的身体,聊自己的近况。

  谁能想到,8年前,他还是一个“问题少年”,因参与盗窃被送到合川区临渡学校学习,顾老师就是当时的老师之一。离校后,他不仅考上一所本地高校,还在毕业后选择成为了一名师者。

  11月下旬,记者来到合川区临渡学校。学校栖身于小安溪旁,从外观来看,它并无奇特之处。只是,教学楼上醒目的办学核心理念,提醒着大家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教转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托起一片希望。”

  记者注意到,课堂上,学生身着统一校服,听讲时腰杆挺得笔直,不时低头做笔记;下课后,学生认真做好课间操,也会在教室里嬉笑打闹,看起来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并无二致。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合川区临渡学校,为学生开讲座。受访者供图

  在合川区临渡学校副校长兰梦宁看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矫治教育环境,是专门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让每一个“问题少年”都有机会得到“救赎”,则是专门教育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过去专门学校的名额十分紧俏,时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兰梦宁直言不讳地说,“这导致部分涉罪未成年人‘无校可去’。”自从学校的容纳能力实现倍增后,现在,兰梦宁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在北碚区蔡家街道派出所,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摩托大盗”,他叫李凯。

  那段时间,老师们非常耐心地尝试用各种方法引导他走出犯罪阴影。心理辅导老师赵丹多次与他深入沟通,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和内心真正的需求;行为训练老师周何通过严格的训练,帮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驻校民警王跃忠则找准时机给他普及法律知识,让他明白犯罪的严重性和后果。

  想要打开一个人的心扉,必须真心待人。当看到李凯对母亲不尊重,将饭碗砸在母亲面前的桌上溅她一脸汤水时,王跃忠会把李凯叫到食堂外严肃批评,给他讲古人的孝道故事;当看到李凯在寒冷的冬日只穿着一件薄外套,冷得直哆嗦时,他又会赶忙将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强行给他穿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全德护苗法庭”基本复刻了真实法庭的环境,仿佛将庭审现场搬到了校园内。

  事实也是如此。铜梁区人民法院会选取青少年比较容易接触或可能沾染的常见刑事案件,以及涉及家庭纠纷的相关民事案件,到“全德护苗法庭”进行审理,组织在校学生到场观摩旁听,以法官现场说法、被告现身说法的方式,用真实案例对在校学生开展法治教育。

  为拯救更多在“悬崖”边徘徊的孩子,也是保护更多的无辜“花朵”,今年夏天,长寿区晟霖学校还落成了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内设计了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四个“非法之地”板块,巧妙地融合了法律知识科普和实际案例分析,通过科技手段和互动形式,将复杂的法律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11月5日上午,长寿区八颗九年制学校14名学生来到晟霖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据当时带队老师王宗玉回忆,在“毒品·非触碰之地”板块,尤其是“如果你吸毒”AI模拟互动程序前,学生的反应最为明显。看着屏幕里的自己逐渐变得五官坍塌、面容扭曲,他们陷入沉思,神情也变得严肃而凝重。返校后,好几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吸毒,看到自己吸毒后的变化太吓人。”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姜天波表示,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体系重要基础,纳入一体推进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总体布局。截至目前,全市专门学校已成功教育矫治4000余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挺直腰杆重新回到普通课堂或服务社会。

  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自2023年1月19日出台《重庆市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起,我市按照“全市统筹、分片建设”原则,结合“一区两群”专门教育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校舍资源,在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渝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垫江县、丰都县等12个区县改建专门学校。

  另据介绍,我市专门学校主要招收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检察机关决定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9种严重不良行为、符合《重庆市公安机关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措施适用范围工作指引(试行)》条件,或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反复管教无效的未成年人。(记者 何春阳)